Viewpoint
关于引用
浅谈我的美国留学的经历.
在我的学校, 每周的学习内容都要求在线讨论, 具体的形式通常是: 针对本周的知识. 每个人撰写一篇 discussion, 并且写两篇 replies 评论别人观点. 基本上引用是必须的, 包括是他人的论文或者新闻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让每个人的内容都有据可依, 提供给别人支持或反对我的依据, 这样可以避免胡说八道, 信口胡诌. 并且常读美中译作或原文的人应该清楚, 他们一定必定肯定会在文章中每陈述一个观点, 就要给一个及以上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如果是反驳别人的观点, 他们也会给一个及以上的例子来反驳对方的观点. 这种文体, 除了在小说中不会出现, 大量出现在其他文体中, 比如论文, 新闻, 散文, 甚至是传记.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行文风格非常不适应, 因为有时候一句话论点, 三句话论据, 显得文章结构非常冗长. 但是后来我发现, 这样不仅能加深对别人观点印象, 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而在国内大学四年, 唯一一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在毕业论文上写引用了… 国力的差距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而教育的差距一定是由制度和潜移默化民族习性决定的. 我认为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之一了, 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的弱点. 中国人向来讲究”以理服人”, “师出有名”, “四两拨千斤”, 前三者看着或许相互之间联系不大, 但实质上是有关系的. 无论是哪国的普通人, 都乐见得正义战胜邪恶, 这无可厚非, 普世价值观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但是中国人特别特别特别向往”以弱胜强”, 并以此津津乐道. 史书上的以少胜多的兵法和战役确实使人印象深刻, 我也很佩服. 但是这一定是有其背后的逻辑的, 不管是士气, 纪律, 装备, 时机, 气候等. 这些都是战胜的真正原因. 但是不知为何, 国人总是沉浸于”扫地僧”, 总觉得有不出世的高人可以拳打泰森脚踢李小龙. 总喜欢看一个身材矮小, 体型瘦弱的中国人打飞壮好几圈的外国猛汉, 这种电影比比皆是. 沉浸于我能打败你, 就因为我看上去比你弱; 我将来一定有钱, 因为我现在很穷这种神奇逻辑. 看到了国产修仙, 奇幻小说, 霸道总裁就被洗脑真的是非常奇怪的. 就好像看了漫威就相信世界上肯定有不出世的钢铁侠和美国队长? 以弱胜强确实很有观感, 但是现实中会是这样的吗? 就商业竞争而言, 我比你有钱, 就收购你, 或者团结你的竞争对手搞你; 就战争而言, 我比你强, 就抢占制空权制海权, 海陆空三线平推, 大炮导弹坦克开道, 玩什么战术? 就是碾压. 甚至还要团结别国一起揍你; 就国力竞争而言, 我比你环境好, 机会多, 给钱多, 人才就往哪里去, 玩什么虚的? 甚至我还要团结你的敌人一起搞你. 在绝对实力面前, 道理都是扯淡. 当然我并不支持有权有钱有能力就可以为所欲为, 而是当我们面对比我们更强的对手时, 不应该心存幻想, 而是应该努力变强, 结交更多的利益一致的伙伴, 有朝一日打败他.
最近比较关心各种时政评论, 发现国内有一股非常不好的风气. 那就是毫无引用, 却总能说的头头是道. 这不仅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意淫, 更是一种蒙蔽自我和他人邪道做法. 就此总结一下常见的手法, 以此为戒.
- 根据非常有限的依据进行远超正常逻辑的推理. 比如, 这么大公司, 不可能坑我吧?
公司大≠公司的做法一定正确. 很多传销性质的直销公司都有几百亿市值呢. 京东市值多少? 百度市值多少? 被京东和百度坑过的人还少吗? 你不如也问问被腾讯抄袭以至于破产的公司怎么想的?
- 根据脑海中潜意识的知识储备(其实很可能是口口相传的谣言), 进行二次传谣. 比如, 北京高校录取北京考生的分数线总是特别低.
实际上各省市都对本地考生有特别照顾, 北京也不例外, 北京人确实更容易上北京高校就好像没有哪个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希望人才流失一样.
- 以偏概全, 只挑有利或自己相信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甚至直接造假. 比如捏造实验数据.
不知知网翟天临
针对第二条, 给一个2017年的视频截图作为例子, 以及相关的证据作为反驳.
而实际情况呢?
我做过视频, 我知道剪辑, 配字幕之类的种种艰辛. 但是一个负责人的媒体(即使是普通人也一样)必须把可靠的数据来源列出. 因为如果不这么做, 就算你99%的内容是正确的, 只要有1%的明显重大失误, 也会造成可信度断崖式的下跌.
Reference